汕头白蚁防治所:光年间的古牌匾遭白蚁蛀蚀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行业动态近日,融安县文物管理所从当地民间征集到两块清代道光年间的古牌匾。古匾为樟木材质,尽管遭到白蚁蛀蚀,但仍能看清上面题写的“积善延釐”和“进士”字样。两块古匾分别体现了中国人尊老崇寿、励志勉学的传统价值取向。其中“积善延釐”匾也是继“惟仁者寿”匾之后,当地发现的又一块古代寿匾。
夫妇同跻古稀 获赠“积善延釐”
据了解,上述两块清代古匾,都是融安县长安镇大乐村岩口屯农户韦土田家的祖传之物。在县文管所的积极动员下,韦家没有索要任何物质报酬,就将古匾捐出。
两块古匾均为红底金字,长约1.9米,宽度均为0.52米,尺寸规格基本相同,区别主要体现在匾文大字,以及左右两边的小字题款内容上。其中,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是“积善延釐”匾,不论主题大字还是落款小字都十分清晰。
“积善延釐”匾的上首题款处,刻着“钦命翰林院编修、南书房行走、提督广西学政池□为”等20个小字;左侧的下首题款处,则有“贡生韦定元父思敬、母银氏,仝七旬双寿”及“道光十五年冬月请给”等字样。清道光十五年,也就是公元1835年,这表明,这块“积善延釐”匾已有179年历史。融安县文管所所长周劲松说,匾额题款中有个“寿”字,属于贺寿匾一类。
柳州知名文史学者陈铁生先生认为,“积善延釐”匾的题匾人,应该是清代道光年间广西学政官池生春,而获赠匾额的,则是贡生韦定元的父亲韦思敬和母亲银氏。道光十五年是韦思敬、银氏这对老夫妇“七旬双寿”的年份,两老同庆古稀大寿,这在当时并不常见,监察一省学务的最高长官向他们颁发祝寿牌匾,是当时官方提倡社会尊老崇寿的具体表现。
陈铁生介绍,“积善延釐”中的“釐”字为“福祉”之意,匾文主题有劝诫世人行善积德的意思,因为只有这样,福祉才会无穷无尽。韦思敬、银氏获赠“积善延釐”匾,说明他们不仅健康长寿,而且这对老夫妇的道德品行也获得了官方的肯定。